温岭日报 数字报纸


q0008版:青草地初中四版

艺术修身润心

●新河中学 林姿璇

  阅读《艺术的慰藉》这本书之前,我浅显地认为,艺术即为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可以通过诗歌、画作表现出来。而如今,我更加地清楚明白,艺术不会被人们随意定义,它的产生方式不止一种,它的作用、它的价值更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有些人看来,艺术很高雅,认为只有那些出入画廊,听音乐会的人才在享受艺术。这么认为不免有些俗套,可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的诞生,关键在于如何去看待。有人将苦难转化为美丽,有人在戈壁上插上鲜花,有人在朴实无华的一天中看到价值。艺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载体。艺术是记忆,是希望,是哀愁,是重获平衡,是自我认识,是成长,也是欣赏,它对应着人类的通病:健忘,容易绝望,觉得孤立无援。艺术的存在当然重要,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便会佩戴猎物的牙齿,这是审美的出现,也可以说是艺术的萌芽。正如书名,艺术带给我的,是心灵上的慰藉,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的烦恼,从艺术中,可以了解许多。

  第一次接触梵高大概是小学时,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星月夜》,它的色彩,它的纹理,它所表达的意境带领我走向了一个新的世界。对于艺术的兴趣便在我心头潜滋暗长,直至今日,繁忙的学业下,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仍是我心中的一处安然之地,他们越过岁月,通过画家的画笔,诉说着美好。从中也可以体会到艺术的一个作用——疗愈。

  观察艺术品,品味其中的感情,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了解其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拿梵高来说,观察他的《自画像》,其中一幅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很明显是日本浮世绘的画风,可以了解,那个年代浮世绘风格的流行,或者更肯定一点,至少梵高受其影响。再看梵高的《向日葵》系列,明亮的色彩、细腻的笔触,无不展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心中的阳光,即便生活中遭遇种种苦痛,仍“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再看他的后期作品,《盛开的杏花》,虽是在精神病院所作,遭受着痛苦的折磨,但当他得知亲爱的弟弟提奥儿子的出生,立马画了这张带着生机活力的,含苞欲放的杏花,表示他对新生命的祝福。他的最后一幅画《麦田群鸦》,金黄的麦田上却笼罩着浓密厚重的乌云。最后,他在这片金黄中开枪自杀。这是艺术史的悲剧,这也是梵高不想面对而必须面对的结果。梵高如果没有接触绘画,没有经历那些惨痛的遭遇,那么,他还是梵高吗?在艺术创作中,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有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也有作者的体会,它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线索,让我们思考。它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中转化,它的对立统一,引发我们对于时代社会的追问和思考。与其说是看这本书,倒不如说是我的自我反思,我与这本书的作者,以及书中所提到的画家或创作者,差距在哪里?马奈从平淡无奇的芦笋中看到了它的细腻,告诉我们应该试图拨开习以为常的表面,找出藏匿在底下的美与善。克洛德·洛兰以及柯罗,喜爱着一些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景色,他们痴迷着,爱着,通过画作呈现出它们可爱的样子。艺术往往能够让我们遭受生活的毒打后再次热爱生活,它能帮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问题,这也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这本书相比其他艺术的解说,更侧重于对艺术的启蒙与思考,我看这本书的感觉就是“舒服”,书中第一章方法论,破除了普通人对于艺术的压力感,艺术可以疗愈心灵,不只是那些大师级的画作,即使是两岁孩童的胡乱涂鸦,也可以带来一刻天性的解放或者灵魂的放松。阅读这本书,像是一场心灵的放松之旅,它可以让我们暂时从繁忙的生活中脱离出来,让我们观察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你可以发现路边的鲜花怎么这么美,今天的天空怎么这么明亮,生活中处处是浪漫。同时它也提出了好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美术馆里的作品陈列如何从人的角度优化,博物馆纪念品店实际发挥的作用,给人以启发。

评分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 ©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温岭新闻网 | 虎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