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日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要闻

搭建共富工坊 做强“门口”经济

“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大舞台”

  本报讯(通讯员江文辉)9月5日上午,台风外风圈刚过,位于箬横镇严家桥村的胜日果蔬专业合作社内就聚集了十五六名村民,大家照着“老规矩”挑拣韭菜,不时传出欢声笑语。“韭菜一年到头基本上都可收割,是村民们眼中的‘门口’产业。”合作社负责人江巧巧指着一整筐的韭菜说,自有了合作社后,隔壁邻舍的老人家几乎天天都能到这里来赚外快,一个月下来可以赚2000元至2500元。

  严家桥村是箬横镇域内东南角落的“偏远村”之一,现有608户、1638人。由于毗邻箬松大河,又是严家浦的发源地,这里有着834亩肥田沃地。早在2002年,这里的葱韭类调味蔬菜种植户就有200余户,占了农户数的50%,辐射周边村(居)田亩总计超500亩,是远近知名的“菜伯子”村。

  有着十几年调味蔬菜经营经历的金夏友介绍,他年轻时就跟着长辈在村里打理葱韭,每年可售出20多吨,“全年的销路都有了,种植户们就有信心大面积种植,这样就能为在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带着他们一起致富。”

  像金夏友、江巧巧这样的农户带头人,在严家桥村还有20多位。他们有的把经营业务扩展到椒江、黄岩等地,有的把种植区域“跨界”到滨海、松门等地,每年提供农民就业岗位近500个,既搭建了“村门口”的“共富工坊”,又形成了农户“想种就有田亩、想做就有岗位”的调味蔬菜“小产业”,真正让“门口”的经济越来越旺、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严家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学利介绍,走进村里,挑拣葱韭类调味蔬菜的场景随处可见,田亩里除了小部分稻田外,都是绿油油的香葱与韭菜,是该村一道独特的农旅风景线。“今年,村里实施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精品线路立面改造两个项目,葱韭类调味蔬菜的墙绘、节点元素打造篇幅最多,俨然成了项目‘大舞台’上的主角,并吸引了近万游客慕名参观。”叶学利说。

  在严家桥村的调味蔬菜“小产业”带动下,如今周边的贯庄、田园、桃园等村也兴起了这一“门口”经济。不少种植户还以村民入社、农民进坊的方式成立专业合作社,搭建“共富工坊”,据不完全统计,已提供挑拣岗位超800个,年产值达1200万元。

  箬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与调味蔬菜“小产业”类似的村(居),在当地还有不少,如新基村的蘑菇“基地”、娄江村的草编加工等,都把在村的剩余劳动力吸纳进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共同谋富致富,并通过这一方式逐步打响“门口”经济、建强“工坊”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大舞台”的强大动力。

评分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 ©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温岭新闻网 | 虎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