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车渣土都有“身份证”
电子联单实现推动处置规范化
![]() |
本报讯(记者赵云 通讯员洪金丹)近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全市涉及工程渣土处置的施工方、运输方召开工程渣土专项会议,推广电子联单应用。
电子联单是对建筑垃圾从源头产生到运输中转再到处置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线上智慧交互与监控,形成闭环处理建筑垃圾的电子信息载体。也就是说,每一车处置的渣土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按照“一车一联单”的原则,施工方对每一辆出土的运输车辆扫码创建电子联单,处置单位对每辆入场消纳的运输车辆再次扫码接收电子联单,完成处置的运输车辆点击确认联单,一张包含处置全过程信息的电子联单就形成了。工作人员称,施工方需在浙江省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工程固废版块注册账号,完善企业和项目信息;运输方需在平台注册车辆信息,每辆运输车都自动生成二维码;处置方也需在平台注册账号。
当天,我市涉及在建项目的35家施工企业和37家运输企业参加会议。工作人员对企业账号的注册、系统的操作及“电子联单”的使用进行详细的讲解演示。
目前,浙江省建筑垃圾综合监管平台已注册温岭清运企业37家、施工单位37家、处置企业1家,绑定在建项目32个,运输车辆668辆,驾驶员信息597人次。全市已创建“电子联单”43条,解决企业账号注册、系统登录、信息维护等问题20余个。
建筑垃圾的规范处置,一直是焦点问题。2022年,全市规范处置工程渣土345万立方米,查处建筑垃圾案件189起。今年七八月,我市将实现电子联单全覆盖,进一步推动工程渣土处置规范化、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