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岭商,新在哪
本报评论员
9月21日,温岭以一场盛会向广大岭商致敬,岭商代表发出了“创新制胜,向海图强”的铿锵宣言。
岭商对温岭有多重要?一组数字足见分量:温岭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的99%,工业产值占比97%,上交税收占89%,从业人员占93%;有近5万人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创业发展,有35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创业。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厉财热忱评价岭商,“为温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温岭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温岭精神注入了时代内涵”。可以自豪地说,岭商是温岭的最佳金名片、最好代言人、最美探路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冲击,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三个“新”,即“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首次岭商大会以“新岭商 新产业 新未来”为主题,就是对总书记指示精神的一次重要贯彻和实践。
这三个“新”里面,新岭商排在最前面,是引领,是主体。没有新岭商,就没有新产业,没有新产业,又谈何新未来。
新岭商,新在哪?新在与时代同频,创新不止。
改革开放伊始,温岭人白手起家,用“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闯出了一个个“中国第一”,拼出了一个个“全国之最”。
敢闯敢试是温岭人的制胜法宝,创新则是与时俱进的升级版。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温岭主持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时,特别强调创新“具有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属性”。岭商要继续做“领商”,就得吃着碗里的(传统产业),看着锅里的(新兴产业),想着地里的(未来产业),追着梦里的(创新产业)。
产业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如果我们的产业发展跟不上去,就可能一误再误。岭商总是能在关键节点踩准时代的节拍。这个创新制胜的新时代,给岭商提出了转型蜕变的新课题。老一辈岭商要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新生代岭商要发扬创业创新精神,落地扎根茁壮成长。
从这个角度说,岭商无论年轻年长,都是推动温岭高质量发展的“新生一代”,必须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挑起温岭未来发展的大梁。
新岭商,新在哪?新在与城市共进,向海图强。
如果说创新决定了向上生长的空间,“两城两湖”则打开了纵横驰骋的新疆场。
几十年来,岭商塑造了温岭经济模式,深刻影响了城市格局。块状经济、链状经济一度是温岭的特色和优势,但随着县域经济加速转向都市经济,这种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毋庸讳言,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不仅难以集聚外来的高端要素,而且连本地的资金和人才也难以留住。
上月召开的市委全会,擘画了“两城两湖”的新发展框架,旨在充分发挥温岭山海资源优势,形成“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这是区域转型发展的大势,也是温岭决胜未来的大计。
对众多岭商来说,根在温岭,发展在温岭,开枝散叶也离不开温岭。“两城两湖”必将为岭商发展创造新的优势,带来新的商机,更好地让岭商项目和企业落户在温岭、转型在温岭、升级在温岭。
论坛上,会场内外签下67个项目、464亿元投资,有相当比例落子“两城两湖”区域特别是东部沿海产业带,这正是资本投下的信任票。
新产业待发,新未来将至。在这个登高望远的时节,我们热盼新岭商,带着信心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