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城,海之阔
市四中九(8)班 颜亦寒
岁月的磨蚀,让老院生满湿滑的青苔,老院摇曳斑驳的树影,一脚踩上,响起的是往昔的回声。
夏日的豪雨即兴挥洒,我们在水雾空蒙中来到石塘二日游,刚一临近,便一脚跨进了历史。
远远观望,整座山,屋咬山,石抱屋,各色的石屋错落有致地盘在山腰上,恰似一片石灰色的树林。在咸咸的海风的相伴下,我们向山上的石屋徐徐走去。沿着绿道,走近了第一幢石屋。这石屋未经修缮,保持原来古老而深沉的模样,屋内黑洞洞的,门板早已腐朽不堪,仿佛一个病弱的老人,一碰就倒。但石屋仍旧挺拔在那儿,即使历经岁月的磨蚀,海风的吹打,也岿然不动,仿佛这变化不停的尘世,川流不息的人潮都与其无关,石屋遗世独立,不沾染一丝红尘。
继续向上,告别这幢老屋,我们满怀憧憬地继续探访这座坐落于海边的石之城,渴望发现更多令我们惊喜的东西。很快我们步入了石屋群当中。这里的石屋经过修缮,张灯结彩,更加精致,更加亮丽,却没有了之前那幢石屋的稳重与深沉,它们或许变得更加新颖,更受人欢迎,可它们也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古朴的质感与时间的磨炼。
人们在这些石屋内外来来往往地走动,或急或缓,或轻或重。可再也没有几人愿意停下自己的脚步,去仔细地端详他们身边这些看上去普普通通或灰或白或棕的岩石。这些岩石上留下过海浪的痕迹,海风的痕迹,藤蔓的痕迹,苔藓的痕迹,更重要的,是历史和时间的痕迹。在灰白里温柔色彩,在色彩里朝圣灰白。人们总是一贯认为工作、生活越快越好,少有人提倡慢行。可我认为唯有通过时间的沉淀,才有可能孕育出底蕴。
晚上,夏风拂过,竹叶婆娑,烛光闪烁,苔痕斑驳。星辰拥抱着月亮,如一个深深的灯盏,将亮光照在浩渺的海面上。
滨海镇中学林海莉点评:眼光触摸下的每一块石头,似乎都是有灵性般与作者在对话,诉说他们的前世今生,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富有地方特色的石屋文化,更是能让我们读到一份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能凸显文章的主题,更能让读者的思考不着痕迹。